「笨蛋,問題是經濟」- 特朗普的「美國優先」迷思之一
  • 2017-03-09 18:41

美國總統特朗普發表的首次國會演說,雖然一如預料沒有太多實質性的內容和措施,然而政策指向明確,大致兌現了其競選時「美國優先」的承諾,保守主義和孤立主義色彩濃厚。演說中他提到移民與邊境安全、奧巴馬醫改、減税方案、基礎設施建設、軍費預算以及貿易協議等多個備受關注的議題。大部分時間聚焦國內經濟和民生,可見特朗普上任後的施政重點是內政,外交政策並非他此刻的重心。

從演說透露出來的一系列經濟政策主張看來,包括降低稅率以吸引投資,加強基建以振興製造業,重啟貿易談判以減少外部競爭等等,特朗普大致回應了目前彌漫西方社會的反全球化和反精英情緒。然而不同專家已經先後指出,美國的經濟問題複雜,遠非單一原因所能解釋,特朗普所謂的「美國優先」政策或者能在短期內回應民粹訴求,但對長遠解決深層次矛盾沒有太多實質幫助。

例如在就業問題上,特朗普似乎將問題簡單歸結於全球化帶來的貿易不平衡,以及一些國家所謂的「匯率操控」,導致本土職位流失。事實上,製造業工序轉移至成本較低的新興國家是其中之一,另一個重要原因是自動化的生產模式。最近的報告顯示,美國勞工佔國家收入比例,已由1947年的68%下跌至2013年的60%,美國工人每星期的平均工時也由1870年時候的70小時,下降一半至今天的35小時,有報告還指,目前45%的人手工業生產,未來將被機器所取代,這是一個不能逆轉的趨勢。

美國面對的另一大問題,是過度依賴虛擬經濟。2008年金融海嘯之後,全球主要央行試圖通過大幅降低利率來恢復就業和刺激消費。但隨著貨幣政策被推向極致,在零利率甚至負利率的情況下,投機行為非常普遍,導致投資質量下降和槓杆高企。當央行最終收緊信貸,資產價格大幅下跌的風險是真實存在的。

其實無論是奧巴馬,還是特朗普,均對此問題了然於胸。最簡單解決問題的方法不外乎兩種︰第一,降低企業利得稅,吸引在海外擁有巨額資產的美國公司回國設廠;第二,加大美國的基礎建設投資,以增加低學歷低技術工人的就業,恢復美國的實體經濟,長遠提升美國的整體生產力。曾幾何時,美國也是基建大國︰19世紀上半葉完工的伊利運河(Erie Canal),將五湖區與大西洋水域連接起來;到了19世紀下半葉,連接東西部的鐵路網,貫通了大西洋和太平洋;20世紀起,國家公路系統更開啟了美國的汽車工業時代。但是,打從列根總統之後,美國的大型基建已基本停頓,基建支出也由原來佔GDP的1%下跌至0.6%。美國道路與交通建設商協會(American Road & Transportation Builders Association)最近一項研究發現,美國60萬座橋樑中有近10%存在結構性缺陷,因而產生的交通問題導致每年約500億美元的損失。全美制造商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Manufacturers)更估計,落後的基建將令美國在未來十年損失250萬個就業職位。

大選期間,民主共和兩黨候選人都分別搬出基建大計,希拉里在競選政綱裡提出,要在未來五年投資2750億美元於基建。特朗普認為遠遠未夠,在首次國會演說中,特朗普呼籲國會通過1萬億美元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假如成事,這將是艾森豪威爾總統在1950年代大舉興建州際高速公路以來,美國規模最大的基礎設施建設。

然而,競選口號可以很漂亮,能否兌現才是更大的考驗。奧巴馬上任之初,也曾承諾要投資高速鐵路和其他現代基建,但在其執政的八年時間裡,美國並沒有修建一公里的高鐵。特朗普承諾要通過減稅和增加基建投資來刺激經濟,但他將會遇到跟奧巴馬同樣的難題—錢從何來?
 
美國的財政預算主要分為兩個部分,其中六成以上為強制性支出,包括社會保障、醫療保險、軍人退休金,以至國債的利息支出,這個部分基本是不能動的。剩下不到四成的部分為自主性支出,由總統和國會協商確定,主要由聯邦政府開支構成。例如在2014年預算案中,自主性支出約為1.24萬億美元,大約一半即6180億美元為軍費支出。因此,特朗普要發展基建,只能在目前緊絀的自主性支出中重新調撥資源,但這將必然影響到很多現有的政府服務,得罪很多民眾和既得利益,難以推行。

而另一個方法就是透過舉債,但問題同樣嚴峻。為了擺脫2008年的金融危機,奧巴馬政府推出大規模的經濟刺激計劃。從2009年到2016年,美國聯邦政府債務從10.6萬億美元增長至19.9萬億美元,據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預測,2016年底美國國債占GDP比重將達到106%。這意味著,特朗普將面臨比奧巴馬更加嚴峻的「財政懸崖」問題。值得一提的是,美國負債總額分別在2011年和2013年兩度逼近法定債務上限,2015年10月,美國將債務上限延長至2017年3月15日,屆時債務上限問題,勢將成為特朗普上台後面臨的首個棘手難題。

1992年,來自阿肯色州小石城的年輕人克林頓,能夠一舉擊敗搞跨前蘇聯、打敗薩達姆,聲望如日中天的老布殊,靠的是他一矢中的地道出了美國的問題所在 —「笨蛋,問題是經濟」。特朗普似乎也明白這個道理,但知易行難,他能否振興美國的製造業,解決就業和經濟問題,令美國再次偉大,世界將拭目以待。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