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邀請了致力於研究香港歷史的劉智鵬教授講述有關香港人口結構的故事,包括人口遷徙歷史和社會的發展,以幫助青年人瞭解「我的宗族來自於哪里」,「我的文化基因來自於哪里」,進而認識香港歷史,瞭解香港與祖國不可切割的血脈淵源。正是因為香港的「人來人往」,創造出一個開放多元的空間,希望更多港人保持開放心態,順應這個環境,延續繁榮發展。
我於研討會上指出,香港與內地之間並沒有「禁區」,廣東與香港之間歷史上也沒有真正邊界,所謂禁區60多年前才出現。1951年,港英開始設立邊境禁區,並陸續在深圳河以南豎立高高的鐵絲網。一直到1962年,與深圳相連的地區全部被納入禁區。自此深圳河以及河以南的禁區成為香港與深圳之間的地理屏障,成為兩地人員交流往來的屏障,並逐漸對一些港人心理產生微妙影響。也就是那時,香港才開始自成一隅,獨自發展。所謂「香港文化」,也才開始出現。
智鵬兄指出香港規模較大的移民活動始於宋朝,那時來自於江西、福建、廣東等地的移民就成了現在的「本地居民」,香港鄧、彭、侯、文、廖五大家族和其他家族就是在那時陸續進入新界的。1841年香港開埠時,僅有7450。今天,香港人口已經達734萬。國家改革開放以來,香港大量企業北遷,內地與香港交流融合加深,令越來越多的港商及專業人士到內地尋求發展機會,在內地工作的香港居民最多時達到近24萬,超過香港總就業人口的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