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華能源基金委員會與聯合國舉辦的第四屆「中國故事」論壇於4月20日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行,來自中國發改委、社科院、北京大學、國防大學和中華能源基金委員會的專家學者,就「進入小康:‘十三五’規劃與中國的新坐標」的發展規劃進行演講。中華能源基金委員會常務副主席兼秘書長何志平介紹說,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特別是今年為“十三五”開局之年,恰逢世界經濟不景氣,中國經濟也正在轉型中及介紹「節約、智能、可持續」的能源使用方法,其中包括創新開發清潔能源、可再生能源和核能。何志平表示,上述成果皆展現了中國為解決氣候變化問題所付出的努力,「十三五」規劃在幫助中國實現聯合國2030年節能減排目標中扮演重要角色。
此次演講將根據國際社會的關切,重點講述“十三五”期間中國發展將面臨的新形勢和新舉措,論壇以外廣泛流傳的“十三五神曲”視頻開幕。聯合國助理秘書長蒙蒂埃爾說,中國在“十三五”規劃中設定了很多宏偉的目標,他希望了解中國如何實現這些目標,因為這不僅是中國的挑戰,也是世界的挑戰。國家發改委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孫學工分析了中國經濟未來走向,介紹了「十三五」規劃的重點:經濟結構調整、制度改革、鼓勵創新、平等和社會福利、可持續發展等。他說,十三五規劃的前瞻性及全面深入考量令他對國家發展規劃充滿信心,「中國正走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正確道路上」。 中國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書長、社科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所信息化與網络經濟室主任姜奇平重點講解「互聯網+」行動計畫如何幫助實現「十三五」規劃並「為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做出貢獻」。他表示,信息及通訊技術將幫助中國向消費型經濟體轉變、促進創業、增加就業並提高服務業的競爭力。與此同時,在文化和和社會發展層面亦起到重要作用,例如促進公共教育發展和提高社會透明度。
原中國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所長潘振強少將介紹了中國全面的軍事改革,包括縮減軍隊規模、加強海軍及網絡防禦力量、提高軍隊人員素質、發展對外軍事關係等。他認為,中國軍事改革意在維護和平穩定的環境並為經濟發展提供保障,這有助於十三五規劃的順利實施。 全國政協常委、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院長賈慶國以國際視角對「十三五」規劃進行解讀。他表示:「友好、真誠、包容的對外關係是『十三五』規劃能夠成功實行的重要因素」。與此同時,賈慶國還提到,諸如中國所提出的「一帶一路」等倡議將有助於實現區域和全球性穩定,同時也是「十三五」規劃成功的重要保證。
中華能源基金委員會作為聯合國經合理事會的諮商機構,亦是在香港註冊的非政府組織,專注於公共外交、能源外交以及智庫建設等。自2013年開始舉辦「中國故事」專場論壇,內容包括世界對中國關切的各種話題,如中國的可持續發展、中國新型城鎮化之路以及「一帶一路」等,是為聯合國各成員國、機構和實體,以及國際金融機構,區域開發銀行,私營部門,民間團體、高校和其他相關機構的代表,提供來自中國的最新消息,幫助他們瞭解中國的政府決策、社會發展、市場動態、文化創新、環境保護,從而客觀認識中國,加強與中國的交流與合作。另外,委員會2015年,在聯合國設立UN-CEFC能源可持續大獎引起廣泛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