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對話(七)絲路能源論壇香港開幕 何志平:亞洲用家要在世界能源秩序中爭取話語權
  • 2015-01-24 16:00
中華能源基金委員會
傳媒通稿


中華能源基金委員會於1月24日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辦中美對話(七)絲路能源論壇,來自中美兩國的20多名專家和學者,圍繞國際油價、地緣政治、亞洲能源安全新形勢及能源新格局下的多邊合作展開了坦誠的交流。中華能源基金委員會常務副主席兼秘書長何志平表示,此次中美對話以「亞洲能源安全合作:機遇與挑戰」為主題,其中一個方向,正是要檢視亞太地區以及「一路一帶」沿線國家如何建立一個更為緊密的外交、戰略和經濟合作機制,以維護共同的能源安全利益,進而為亞洲用家在世界能源秩序中爭取話語權。此次論壇並同時探討設立「能源發展基金」。

來自中國、美國、日本、印尼的近20位專家參與了論壇,包括美國前國家安全顧問、美國能源安全委員會創始人羅伯特•麥克法蘭先生(Robert. McFarlane);美國全球安全分析研究所所長、美國能源安全委員會高級顧問蓋爾•拉夫特(Gal Luft)先生;美國全球安全分析研究所所長、美國能源安全委員會高級顧問安妮•科林女士(Anne Korin);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國際能源戰略研究中心主任石澤先生;中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院長孫賢勝先生;中國社科院世界政治經濟研究院能源戰略中心主任徐小傑先生;中化集團前總地質師曾興球;日本能源經濟研究所常務理事小山堅先生;印尼能源及礦產資源部部長蘇迪曼(Sudirman Said);德勤全球石油和天然氣領導人阿迪•卡立夫 (Adi KAREV);亞太經合組織亞太能源研究中心研究員胡曼•佩馬尼 (Hooman PEIMANI)等。

何志平在論壇上提到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一路一帶」戰略構想,認為此舉推動各國能源互聯互通、加強能源基礎設施建設開啟了一個嶄新的模式。他並提到,國際能源價格的大幅波動,地緣政治的持續動盪,以及西方社會開發替代能源的進程,都對依賴原油作為戰略資源新興市場及發展中國家,帶來很多不確定不穩定的風險。國際能源署預測,亞洲發展中國家未來將佔全球原油需求增長的60%,應對能源安全成為該地區的關鍵戰略任務。有見及此,中華能源基金委員會特舉辦此次絲路能源論壇,以檢視亞太地區以及「一路一帶」沿線國家如何建立合作機制。

何志平續指,此次論壇探討設立的「能源發展基金」,將打造各方參與的融資平台,與主權基金形成戰略互補,並善用市場的靈活性以消除地區大國的戰略疑慮,同時大力吸引外國資金以壯大基金的實力,減少美國的戰略疑慮和對抗情緒。這樣將有助平穩地推進亞洲區域能源合作,並提升中國在全球能源治理安排中的話語權,進而提升中國在亞太地區與世界的經濟影響力。

自2010年起,中華能源基金委員會已先後在香港和華盛頓舉辦了七次「中美對話」研討會,邀請兩國的頂尖專家學者,探討包括能源、經濟、政治、文化等議題。何志平先生表示,中華能源基金會作為一家獲聯合國經濟及社會理事會授予特別諮商地位的非政府組織,未來會繼續開展公共外交,推動國際合作,致力促進各國之間的互相尊重和理解,為中國和世界的和平發展鋪橋搭路。


主辦機構簡介:

中華能源基金委員會是香港一所獨立的民間智庫,獲聯合國經濟及社會理事會特別諮商非政府組織資格。主要任務為開展公共外交,以加深世界對中國的理解,提升相互的信任和尊重,促進中外友誼。

傳媒查詢:

中華能源基金委員會 傳訊部︰

李小姐
電話︰(852) 2655 1666
傳真︰(852) 2655 1616
電郵︰nli@chinaenergyfund.org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