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志平籲組建亞洲能源合作組織 提升新興國家能源話語權
【2013年1月19日 香港專電】由中華能源基金委員會主辦的「世界秩序的轉化與能源合作國際研討會」於2014年1月19日在香港圓滿閉幕。大會主持何志平表示,現時包括中國在內的亞太新興經濟體能源需求巨大,有必要考慮組建「亞洲能源合作組織」,結合政府與民間力量,提升區內國家與企業在能源市場的話語權,以回應國際能源新秩序下的發展需要。
中華能源基金委員會秘書長何志平在研討會的閉幕禮上表示,受到美國頁岩氣革命,以及亞洲經濟強勁增長所帶動,近年來世界能源格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舊有的國際能源秩序已無法回應新時代的需求。他指出,因應上世紀七十年代石油危機而成立的國際能源署(IEA),在過去40年間一直肩負著調節國際能源市場,特別是維護西方國家能源利益的角色。然而,作為世界最大能源消費國之一的中國,以至印度和東南亞的發展中國家,時至今天,卻仍未能以正式會員國的身份,與西方國家平等地參與國際能源署的會議。
何志平期望,亞洲國家的政治領袖、企業家、能源專家以及非政府組織,能夠集結力量,共同商議組建「亞洲能源合作組織」,提升區內國家和企業在能源開採、能源運輸、能源儲備、能源價格,以至新能源技術研發等領域上的合作,提升亞洲國家在世界能源市場上的議價能力和話語權,加強亞洲國家在國際能源政策上的均衡參與,達至一個更為平衡的國際能源新秩序。
為了加強區內國家的能源合作,以及為日後成立更緊密的能源合作組織鋪路,何志平在會議上還提出了包括共同開發海洋資源,特別是東海與南海的資源,以及建立亞洲超級聯合電網和亞洲能源結算系統等七點願景(詳見附表)。
不過何志平強調,建議組建「亞洲能源合作組織」的目的,並非要加劇與歐美發達國家之間的資源競爭,而是要補充現有機制的不足,以共同應對國際能源新格局下的挑戰。他還表示,在當前的國際形勢下,能源合作可以作為提供戰略保障的支點,和重建政治互信的手段,以「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為前題,消除猜疑、縮窄分歧,從而更好地維護地區的和平與穩定。何志平說︰「能源安全不應被視作追求狹隘國家利益之下的零和競爭,能源是屬於全人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