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高级採访主任刘美仪独家专访】
何志平於02年7月1日至07年6月30日出任民政事务局局长,官场盛传他与民政事务局常任秘书长林郑月娥不咬弘,广为流传是林太当年受特首曾 荫权指派到该局「监视」何志平,並拉拢公务员「架空」之,使这位刚加入政府的问责官员孤立无援。最近,传出何志平重返官场後,外界担心二人的合作关係。问 起这事,何志平倒是神态自若地回应:「没有一个人的思想、意见是完全一致,有争拗亦很正常。我和林太共事时,的确有些看法不一,但大都通过理性讨论来解 决,对事不对人。局长角色是做政治工作,而常秘是制定政策;林太是出色政务官,在政策制定上给了很多好的意见。我不感到被林太架空,因大家已分工合 作。」
欣赏林郑专业精神
何志平答案虽无明言,但似曾发生不快。这一切,今天看来已非外人所想般严重。起码,於当事人而言。
盛传何志平出任副政务司长一职,职位低於林郑月娥,上司下属角色互换,外界不明何志平为何願意委身。「您有否感到受委屈?」记者直截了当问。何 志平没作多大思考,说:「我没有这种感觉,亦不觉自己受委屈,职场上角色互换是司空见惯的。我加入政府,是为『老闆』工作,『老闆』是指祖国和行政长官, 工作是服务社会,协助推动国家发展。我的权力是来自中央和特首授予,分担特首给予的工作,以配合其施政方针。所以,副司长可起到甚麽作用,视乎特首可给予 多少,可让这位置发挥多少。」
林郑月娥强悍作风人所共知,最近她公开发表有关2047年终极丁权「个人意见」,引起轩然大波,有向新界原居民「挑火头」之嫌。
「您如何评价林太处事作风呢?二人又可怎互补长短呢?」
何志平略顿一会说:「无人的性格是完美的,有些人进取些,有些人容易相处。我很欣赏她的工作态度,敬佩她的专业精神,全心全力投入服务。」
「你是否指自己较容易相处呢?」
何志平咪咪嘴说:「我的确很少发脾气。」就这点,记者在访问後,向一些曾与何志平共事的基层员工查询,他们均形容何志平有修养,很少发脾气把人骂得无地自容,在大学教书时已是如此。
与其说林郑月娥强势,候任特首梁振英不遑多让。
「您本人如何看待与梁振英的交情?」
「我跟CY(梁振英暱称)在96年成立的香港特区筹委会时已认识,後大家都获委任港区全国政协;在董建华时代行政会议,我们也有一起开会,认识 十多年。虽非深交,在CY参选前亦无沟通,今次他参选特首,有看过其政纲,我个人亦表认同,赞同他提出『稳中求变』方向。香港的确在过去十多年过於蹉跎岁 月,『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外国政权更替频繁,不利政府作长期规劃;相反,本港有稳定政治环境,却不利用此优势,多作长远规劃,思考所需方向,改善民 生。」
「本港政治形势波谲雲诡,为何願再跳进政府这『热厨房』?」
「我有理想、有情怀、有气力、有心願,希望再为市民服务,贡献社会。虽然我07年中离开官场,但仍心繫国是、港事。梁振英新架构正合己心意;我 醉心文化,又曾在大学执教十多年,新职既可跨部门协调教育与文化政策以发挥更大的优势,我盼望创造有承载力和有看头的『大文化视野』。这关乎一个人的素 质,一句话而言:『港人究竟想变成怎样?』我心目中无固定答案,希望透过讨论,港人可有一套独特的想法。」
对CY理念表认同
何志平离开官场後,成立民间智库「中华能源基金委员会」(CEFC),着力积极协助国家推动公共外交,增强中国软实力,以加深世界对中国之理 解,提升相互信任和尊重,促进中外友谊。这个组织使何志平服务层次推得更高,本已是内地广为人知的眼科名医的他,名声更响,内地人脉打得更深厚。
梁振英筹组候任新班子,独缺副政务司长一职的合适人选,最终极有可能由何志平出任。究竟是北京想起何志平,还是梁振英记起这位前朝中人呢? 何志平不允透露箇中细节,只说:「曾见过梁振英,双方交流一些看法。任何问责官员人选,若没经特首首肯,是成不了事的。」
对於盛传任副政务司长,何志平多次强调是做政治工作,政治工作是做好各方平衡的艺術 。「政务官制订的政策,可以是很出色、很完美,但未必人人 可接受,结果方案难产。问责官员的政治工作,就是要把政策调整至各方都接受,互相迁就;重新分配资源、平衡利益,不能一方独赢,一方独输,各方各面都可有 少少受惠,少少『蚀底』」,最终使方案通过。」何志平所言的,记者翻阅资料,正是国家主席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观」主张,强调要平衡「市场、社会、政府」三 方关係。
何志平多番强调,副政务司长的角色是「协调」和「辅政」,是协调跨部门的政策,落实具体项目的安排及统筹人口政策。
「从您过往工作经验来看,在教育、劳工及福利两大範畴绝少涉猎,一旦执掌副政务司长一职,会否应付不来了?」记者问。
「虽然我无直接参与上述两大範畴的经验,但我曾在大学执教眼科十多年,对教育制度亦有认识;而本身是医生,亦曾长时间到社区作眼科义诊服务,接 触的也是基层,这些经验也用得着。况且,上述两大範畴政策制定,既有相关问责局长和公务员同事制定政策,我再做好政治工作,相信最终能成事。」何志平解 释。
「总结您过往为官五年的经验,您会如何审视问责官员的角色?」
「问责官员的确不熟悉官场文化,再加上市民对这工作不理解,以为是『万能』的,所以期望很高。总结过往经验,问责官员在市场和社会的触觉较敏 锐,亦善於与社会各界打交道,故可好好利用这方面做好政治工作,但实际操作上仍要靠公务员同事辅助,包括制定政策时要兼顾法律问题,做好把关。」
望可扮演济公角色
何志平笑说,一旦重返官场,望扮演「济公活佛」角色。他未有言明,籲记者自行揣摩。 济公,据说本姓李,名修元,是宋朝时天台人。由於他经常装 疯卖傻,並以癫狂渡化世人。不过,他疯归疯,传说中他佛法无边,神通广大,且济困扶危。 在民间传说中,济公曾与丞相秦桧鬥智,惩治贪官污吏,其行为常被 描写成嬉笑怒骂,凡事我行我素,笑骂由人。
好潇洒的姿态。不管荣辱得失都能处之泰然。人生,本该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