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能源基金委員會秘書長何志平(右)應聯合國大會第六十七屆會議主席耶雷米奇(中)之邀,赴歐參加一戰紀念活動。左為塞浦路斯前外長、前歐盟衛生事務專員普里亞努。中華能源基金委員會供圖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張易)中日關係持續緊張,適逢一戰爆發100周年,戰爭陰霾引發外界關注東亞局勢。中華能源基金委員會秘書長何志平,日前應聯合國大會第六十七屆會議主席耶雷米奇邀請,赴歐參加一戰紀念活動。他呼籲亞洲各國吸取歷史經驗,探討建立可持續的亞洲安全觀。
是次為期兩日的會議由耶雷米奇擔任主席的一個全球性智庫舉辦,會議地點選在一戰爆發地塞爾維亞,主題為--1914的歐洲悲劇與2014的多極世界,逾20名全球政要和學者出席。
在第二日有關一戰對21世紀東亞啟示的討論環節中,何志平獲安排與澳洲前總理陸克文、巴基斯坦前總理阿齊茲、印尼前外長維拉尤達,以及日本前常駐聯合國代表西田恆夫同組發言。
當今信息發達誤判爆戰事可能低
針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早前將時下中日關係比作一戰前的英德關係,何志平反駁指,全球形勢與100年前已大不相同,將目前東亞形勢與百年前的歐洲相提並論並不恰當。首先,信息科技以及大量的一軌(官方)與二軌(非官方)溝通管道、跨國組織,大大加強了國家間的聯繫,減低了因誤讀、誤判導致戰爭的風險。核武在過去60年內有效阻止了大國間軍事衝突。而且今日之國際衝突形式多樣化,安全概念亦需有所革新,以涵蓋不同範疇,諸如金融安全、信息安全、能源安全等等。軍事衝突只是最極端情況。
展望未來,何志平認為全面戰爭或世界大戰不會重演,但隨地緣政治變化,可能發生局部小衝突。舊有安全觀念需與時俱進。為避免100年前大國政治悲劇重演,何志平呼籲各國吸取歷史經驗,建立一種相互尊重、互利共贏的新型大國關係。
他又特別引用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亞信峰會的發言,希望亞洲各國積極倡導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亞洲安全觀,創新安全理念。
中華能源基金77.5萬援塞爾維亞
會議期間,何志平代表中華能源基金委員會向受5月水災影響的塞爾維亞捐贈10萬美元(約77.5萬港元),用於災後重建。
報道連結:http://paper.wenweipo.com/2014/06/03/AY14060300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