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國學的春天 《國學新視野》正式創刊 (搜狐讀書頻道 2011.03.14)
3月12日,《國學新視野》(春季號)首刊新聞發佈會在北京舉行。該刊物由中華能源基金委員會與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聯合創辦。作為一份高端學術刊物,《國學新視野》由何志平、紀寶成擔任編輯委員會主席,邀請了饒宗頤、馮其庸、湯一介、袁行霈、李學勤、馬悅然等一大批海內外國學大師和碩學鴻儒擔任編輯顧問,並將於2011年3月面向全球發行。原香港特區政府民政亊務局局長、中華能源基金委員會常務副主席、秘書長何志平教授,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國學院院長紀寶成教授,作為合作雙方代表出席發佈會並發表講話。
應邀參加此次新聞發佈會的還有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楊慧林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名譽院長馮其庸、北京大學教授袁行霈、北京大學教授湯一介、北京大學教授樂黛雲、中央民族大學教授王堯、中華書局原總編輯傅璿琮、北京大學教授嚴家炎、北京語言大學教授閻純德、北京大學教授嚴紹璗、中國社會科學院教授徐萍芳、中國藝術研究院教授劉夢溪、清華大學教授劉東等著名學者。全國政協常委、港澳臺僑委員會副主任陳佐洱,全國政協常委、中央社會主義學院黨組書記、第一副院長葉小文,出席會議並致詞。出席發佈會的還有文化部港澳處處長李保宗、國家宗教事務局外事司司長郭偉、故宮博物院院長鄭欣淼教授、原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戰役局局長張勝將軍、軍事科學院副院長糜振玉中將等人。
發佈會開始後,中華能源基金委員會副秘書長、中華社集團總裁李俊傑先生和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常務副院長黃朴民教授分別代表中華能源基金委員會與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簽署了《〈國學新視野〉學術集刊戰略合作備忘錄》,雙方就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推動海內外文化交流與民間往來,保護、傳承、創新民族文化產業,共同在海內外合作發行《國學新視野》學術集刊等事項達成共識。隨後,中華能源基金委員會調研處主任張雅女士介紹了《國學新視野》的由來和創辦理念。《國學新視野》由中華能源基金委員會常務副主席、秘書長何志平教授擔任主編。中華能源基金委員會,從事能源戰略和文化研究,旨在以能源外交和文化外交來推動世界和平與發展。因此,策劃出版了《國學新視野》這一面向全球發行的高端學術刊物,希望開闢一個面向世界華人的高端思想交流平臺。
簽約儀式後,何志平教授、紀寶成教授分別代表中華能源基金委員會與中國人民大學致詞。何志平教授對各位與會嘉賓、各位學術顧問和作者們表示衷心感謝。隨後,何教授重點從三個方面闡釋了“國學新視野”中“新”字的蘊涵:其一,內容之新,強調國學研究必須重視提煉傳統文化的要旨;其二,方法之新,即用現代的語言、手法,從現今的角度詮釋傳統;其三,受眾之新,即通過發掘傳統文化的時代意義,使更多青年人認同傳統英華,願意傳承文化。何教授強調,二十一世紀世界各國的競爭,是文化體系與文化體系的競爭。未來中國國際地位的取得,很大程度上依賴于中華文化的全面復興。“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何教授真誠地冀盼《國學新視野》能為大家首開先河,邁出跨越性的第一步,為中華文化的全面復興貢獻一份力量。
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國學院院長紀寶成教授作了題為《深植文化的沃土,見證國學的春天》的講話。紀校長首先代表中國人民大學向各位嘉賓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並誠懇表示人民大學國學院非常珍惜同中華能源基金委員會合作的機會,對雙方努力工作、精心編輯、辦好《國學新視野》這一具有厚重學術份量的國學刊物充滿信心。
紀校長對何志平先生重視中國文化的長遠眼光表示欽佩,指出《國學新視野》致力於打造傳播國學文化平臺的宗旨恰與人民大學國學院的理想和追求不謀而合。隨後,紀校長簡單介紹了國學院創建五年多以來,在創新國學教育方面取得的一系列令人矚目的成就。紀校長強調指出:文化是一個民族的脊樑和靈魂,中華文化不僅是華夏兒女的財富,也是全人類的共同財富。一個長期處於文化缺失、傳統消解狀態的國家和民族,是難以自立於世界的。特別是在經濟全球化、政治多極化、文明多樣化的時代背景下,弘揚中華文化、弘揚國學,對於增進文化認同,增強民族凝聚力,提高國人的文化修養和道德水準,提升中國的文化軟實力,共建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等等,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義。而《國學新視野》刊物的出版,正是為順應這個歷史潮流而做出的一種積極努力,具有非常深遠的意義。紀校長深信,在大家的共同呵護和灌溉下,《國學新視野》這棵小樹苗一定能茁壯成長,為國學事業的春天,為青年一代的成長,為中華文化的繁榮貢獻一份力量。
馮其庸先生、袁行霈先生、湯一介先生等著名學者代表與會嘉賓致辭。中國出版集團總裁、黨組副書記聶震甯先生代表刊物承印方致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