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走來
何志平  土生土長  香港人

1949

香港出生

1967

18歲囊括香港第十七屆國際音樂節小提琴比賽兩項冠軍,後負笈美國研修。留美十六年間,接受了音樂、人文科學、博雅教育和眼科醫學訓練,獲得包括理學士、醫學博士,及哈佛大學醫學院臨床眼科院士、美國眼科學院院士,及美國外科學院院士資格。

1984

回港任職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執教眼外科,成為香港有史以來第一位全職眼科教授。

1986-1991

出任香港眼科學會會長

 

公職歲月

 

1993起

連續四屆(8、9、10、11屆)獲委任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全國委員會委員。

1996

獲委任為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委員,負責籌備第一屆政府組編事宜,及第一屆政府推選委員會委員。

1997

出任香港特別行政區臨時市政局議員及香港管弦樂團主席。

1999

獲委任為太平紳士

1996-2000

出任香港政策研究所副主席。

2000

獲委任為香港藝術發展局主席及文化委員會委員。

2002.7

擔任第二屆香港特區政府行政會議成員,並出任香港特別行政區民政事務局局長,職責包括全香港十八個地區的區內行政、文化及藝術政策、體育及康樂、賭博政策及有關事務、青年發展事務、公民教育、人權事宜、宗教及有關本地少數族裔的事​務。任內成功通過「香港鄉村選舉」,「足球博彩規範條例」等法案,及策劃和推行香港文化藝術、體育,及青年發展的政策及行政架構重組。推動香港各電視臺固定播放國歌、「心繫家國」短片及香港青年到內地尋根等國民教育活動,恢復「搶包山」、「龍舟國際比賽」等地方傳統習俗,安排「神舟五號太空人訪港」、「法門寺佛指舍利蒞港」及「2004年國家奧運金牌選手訪港」、「亞洲文化合作論壇」等國際交流活動,成功爭辦2009年東亞運動會、2008年奧運馬術比賽在港舉行等事項。

2007.7

離開特區政府,圓夢中華,尋找未完的人生詩篇。

2007.10

獲香港特區政府頒授金紫荊星章

 

國民外交

 

離開特區政府,全力投入國民外交工作,儘力為國家找尋新路向.現任中華能源基金委員會常務副主席兼秘書長,積極開展能源、文化等公共領域的外交,從事國際能源安全戰略研究,與聯合國經濟及社會理事會合作,從2012年開始,連續四年在聯合國總部舉辦「中國故事」,介紹中國最新的發展情況。同時,於香港及美國華盛頓舉辦「中美對話」系列研討會,探討中美兩國在政治、經濟、能源、環境、文化等方面的機遇挑戰,促進兩國文化交流及加強相互尊重。

2013

中國國務院委任為全國港澳研究會理事。

2014.7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邀請,擔任可持續運輸高級別諮詢委員會顧問。

2016    

加入聯合國Internet Governance Forum

 

懸壺濟世

 

1989至今任亞太區眼科學會副會長。並任中國衛生部國際交流中心名譽理事、國際防盲組織西太平洋區副主席、獅子會國際基金(視覺第一計畫)國際顧問、香港眼科慈善基金會主席、美國中華基金會醫務總監等職務。歷任北京中國中醫研究院眼科醫院、北京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北京協和醫院、北京同仁醫院、北京醫院、天津市眼科醫院、西安第四軍醫大學西京醫院、廈門大學、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眼科研究院、上海醫科大學、浙江省人民醫院等全國十五家院校的名譽教授、顧問和院長。

 

執教期間,何志平積極打造香港、內地與國際眼科的學術交流平臺,籌辦了香港眼科學會周年大會、亞太眼科大會,創立眼科客座教授講座系列。並常年碾轉內地各城市義務講學、手術表演,開展顯微鏡手術、鐳射治療和玻璃體切割手術。接收內地研究生赴港專攻玻璃體切割手術, 如北京協和醫院董方田、同仁醫院黃景昭、黃光路、北京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張卯年、馬志中、黃志軍、魏世輝、北京醫院戴虹、西安第四軍醫大學西京醫院郝燕生、天津市眼科醫院張金華、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許訊、曹美鳳、深圳黃麗娜等學生,如今都已成長為眼科界的驕子、各大醫院的眼科主任、教授。

 

1995至1999,何志平與中國殘聯、國際獅子會合作,成功爭取1億美元的基金,在內地發起「視覺第一中國行動」防盲治盲計畫,在104個縣設置手術點,無償支援了210萬例白內障手術,更在蘇州器械廠出品生產了以「獅子會」為品牌的人造晶體。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