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對話(十)

香港中華能源基金會於美國時間9月26日,首場總統辯論前夕,在華盛頓舉行第十次「中美對話」論壇,主題為「下屆美國總統的對華政策」。是次論壇旨在尋求新的思路,以便在下屆美國總統任期內,推進和強化中美關係。

來自中美兩國的專家學者、意見領袖以及媒體代表,在早上環節,討論中美關係前景與挑戰,透過坦承的交流,在多個重要議題上,闡述各自的觀點和立場。下午雙方前往喬治華盛頓大學,與第一屆奧巴馬政府主管亞洲戰略的美國前常務副國務卿斯坦伯格(James Steinberg)進行視像對話。

會議上,中美學者都強烈認為,美國意圖在西太平洋保持主導地位會為該區帶來不明朗因素,並且會與中國在各方面產生磨擦。有學者認為,外交往往是利益的角力場,中美兩國可以通過「策略互利」(Grand Bargain)解決磨擦,例如中國在一些關鍵問題上站在美國一方,以換取美國尊重中國在區內的利益。學者認為,這種「策略互利」不能為占對方便宜,而是要雙方均遵守訂下的協議,最終達致雙贏。

中美學者就「策略互利」的細節,以及促成兩國進行「策略互利」的必要過程和行動綱領等,深入交換了意見。

曾擔任希拉里副手的斯坦伯格表示,大家應該在強化雙邊關係的基礎上開展工作,「事實上,中美兩國已經展現出,當他們合作時,成果是十分可觀的。」

喬治華盛頓大學國際關係教授埃齊奧尼(Amatai Etzioni)表示,他從自已的戰時經歷得出結論,避免戰爭應是兩國間的首要任務。幸好儘管雙方存在分歧,但真正的問題不大,同時可以透過對話與談判,得到解決。

香港中華能源基金會常務副主席兼秘書長何志平在閉幕辭中,對兩國關係的未來發展表示樂觀。他相信,互利的經濟關係,能夠有效抑制惡性的政治鬥爭,相信經濟的雙贏合作,將會壓倒政治零和的爭奪。

當天會議對話內容及「中美策略互利」構思將發送予各美國總統候選人,以作當選後中美外交政策的參考。

這是香港中華能源基金會自2012年以來,在香港及華盛頓舉行的第十場「中美對話」研討會。研討會以建立長久的對話機制和非政府管道為目的,對亞洲能源合作、中美日三角關係、核心價值與世界秩序、新型大國關係與媒體角色,以及克服戰略互疑等課題,展開深入的交流和溝通。

返回頂部